定安县龙门镇大山村现场教学点

  • 作者:乡村振兴教育工作处
  • 来源:乡村振兴教育工作处
  • 浏览数:528
  • 发布时间:2023-04-14

       

 大山村地处定安县龙门镇南部,下设8个村民小组,共有202户1002人,党员29人。全村林地2582亩,耕地1344(水旱田),坡地507亩。村民主要经济收入来自橡胶、槟榔、水果种植业及服务业。在龙门镇党委的坚强领导下,大山村党支部以党建工作为抓手,紧紧围绕“产业、文化、人才、生态和组织”五大目标,奋力打造乡村振兴新样板成为全镇基层党建、美丽乡村建设、人居环境整治、村庄内无违建、无土地裸露、无土法熏烤槟榔、无吸毒打架斗殴“七点合一”的示范村,探索创建乡村振兴的新样本。

2019年和2020年连续两年评为省级卫生村,2022年评为省级健康村,2022年11月被司法部、民政部命名为“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”,2023年2月被省旅文厅评为省级四椰级乡村旅游点。 

产业引领,振兴提速。按照龙门镇党委的统一部署,结合“塘约道路”的经验,大山村成立了集体公司,通过公司运作的方式,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,带动发展特色农业产业。租赁了莲雾果园,多措并举吸引游客,大

力发展莲雾采摘业。按照“一村一品”的格局,采取“贫困户+农户”模式,

引导贫困户种植百香果50多亩,打造大山村的特色品牌。

乡村文明,共治共享。成立红白理事会,制定村规民约,大力开展移风易俗工作,不定期的举办看望老人的“孝善日”活动,全村形成尊老、敬老、爱老、助老的文明乡风。定期开展“十星级文明户”“最美好婆婆”“最美好媳妇”“最美庭院”“最美乡贤”等评比活动,累计表彰53名,进一步促进孝老爱亲、勤俭持家、婆媳关系融洽。以石头墙壁为载体,以书法绘画为展现,将全村全域打造成为党建爱国主义教育、优秀历史文化教育、观摩临摹我国古代书法文化的天然基地和露天课堂,营造了邻里和谐、孝老爱亲、乐观向上的良好氛围。

生态宜居,绿色发展。建立村干部包片生态环境巡查工作机制,每日对全村生态环境巡查。建立打击“两违”周报告制度,大山村始终保持零违建。建立环境卫生保洁长效机制,全村对禽畜进行圈养实现村庄保洁常态化。以绿色发展为引领,村道和文化广场种植草皮2000多㎡,村道两侧及周边栽植了芒果、黄皮、龙眼、红心橙等树种,全村森林覆盖率在93%以上。建成公厕1座,完成全村污水管网铺设。

发展旅游,农旅融合。目前已建成大山水塔咖啡屋、榕树文化广场、生态福地、红星广场(六分地)、七彩广场、十姓公园、姓氏村巷、莲雾采摘园、林下露营基地等旅游基础设施。积极开展龙门镇首届荔枝采摘节、研学活动、全国知名作家采风、海南省知名画家写生等特色乡村旅游活动2023年2月22日-26日举办首届定安(大山)水塔咖啡文化周活动,活动中大力推广“水塔咖啡”文化,将“变废为宝”问需于民、服务于民的理念传播下去;同时以咖啡文化为载体大力发展咖啡种植业,现共种植咖啡100多亩,持续扩大种植规模。近两年大山村共吸引了5000名游客,带动大山村乡村旅游发展,进一步促进农文旅深度融合,助力大山村乡村振兴发展。